一年来,江门开平市塘口镇通过实行积分制管理,有奖激励村民共同参与乡村振兴进程,实现了村庄焕新颜,走出了一条“村民积小分,村庄聚大变”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积极开展“道德银行”积分制管理宣传发动工作
小积分撬动大治理
党群振兴乡村热情高
塘口镇积极探索积分管理模式,建设“道德银行”,并推出“积分存折”,从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方面明晰加分项和减分项,把纷繁复杂的村级事务标准化、具象化,并每季度为积分高者实行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机制,激发党员、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

积分存折
以宅群村为例,去年9月以来,该村通过“试点先行、阶段总结、稳步推广”三个阶段,层层推进积分制管理项目,促成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全面参与”的良好局面,如今村民人手一本积分存折。以积分制管理为基础,探索实行“巷长制”,由“巷长”认领责任区,负责责任区的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环境保洁和监管、群众服务等工作,每月加10分。

宅群村“道德银行”积分兑换区
通过积分激励,农村党员更加主动地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既赢得群众的信任支持,又提高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塘口村73岁的老党员方学忠在积分榜上始终名列前茅,他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为了村里的“积分先锋”。村民们也铆足劲你追我赶地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村民方振楫把“道德文明户”流动锦旗和积分第一名拿到手作为了目标:“下次我就把锦旗从他(方学忠)那里抢过来!”村中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村民凭积分兑换礼品
小积分积聚大变化
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
塘口镇通过实行积分制管理,让村民积分,村庄积“纷”。积分制管理调动起了党群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热情,村子的面貌也发生了大变化,变得缤纷美丽了。宅群村党支部书记方晓莹发现,农村党员、群众的精神面貌明显提升,村容村貌更靓了。“为了加分,村民积极参加,争着抢着去干活,个个村民都将屋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自觉维护村里的整洁干净。”方学忠说。
以塘口村为例,自实行积分制管理以来,村容村貌变得大不同。村场村道干净整洁,村中荒地危房变身美丽的小花园,绿植花草生机勃勃,村民门前屋后鲜花盛开,一片盎然生机,向来往游客展示着焕然一新的美丽面貌。

香园
积分制管理提高了党员、群众的凝聚力,进一步团结在外发展的村民及乡贤,“香园”的建设就是有力的例证。“香园”是塘口村发挥积分制管理优势,凝聚党群合力推进“四小园”建设工作的成果。据了解,“香园”面积约2亩,土地涉及十几户村民,在改建前,这里杂草丛生,卫生情况堪忧,还有十几间荒废屋仔。在“香园”建设过程中,由塘口镇政府牵头清拆,村党组织、党员发动村民自拆,于是党员、群众、乡贤主动拆屋献地、捐资出钱、投工投劳建设。村民方振楫是第一批带头响应拆旧复垦的村民之一,还自己动手拆除了部分废弃旧屋。“这次想要拿锦旗!所以要积极表现!”方振楫说。在“头部队伍” 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即使外出发展的村民也踊跃参与,乡贤捐资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乡村振兴先进村,为建设“四小园”出钱出力,还发动家人购买绿植种植到“香园”中。

村民主动参与清拆获取积分
今年国庆假期期间,点点灯光点亮了沉寂的塘口村,塘口村的颜值再上新台阶,开启了“夜美丽”模式。这是在广大党员、群众的支持下,塘口村的夜间景观提升工程——“萤光计划”完成的首期工程,用灯光打造美轮美奂的塘口村夜间景观,和不远处的强亚“乡村灯光秀”遥相呼应,成为了塘口镇夜色中闪耀的“双子星”。


夜间景观提升工程部分景观
小积分释放大能量
凝聚社会合力促发展
一年来,塘口镇进一步整合资源,不断丰富积分制管理的兑换奖品,搭建灵活舞台,畅通循环兑换,用好奖励机制“催化剂”,深入推动小积分释放大能量。

村民开心地领过兑换奖品及流动锦旗
今年,宅群村的党员干部带头建设红心农场,搭建了一个灵活舞台,以红心农场为志愿服务实践平台,参与志愿劳作的党员、群众都可以得到相应的积分,存到一定的积分也可以兑换“红心农场”的大米和果蔬。红心农场不仅为党员、群众提供了舞台,还保障了积分制兑换奖品,促进积分制管理良性循环。

党员干部打造红心农场

积分制管理结合红心农场开展兑换活动
在积分制管理的推动下,塘口村还成立乡贤联盟,以“乡贤回归工程”为载体,发挥在外乡贤和党员的优势和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源参与宅群村振兴建设。今年以来,在塘口村大小事务可以见到乡贤活跃的身影,例如,塘口商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方文溢主动出资8000元,支持翻修美化塘口村闸门楼,让村口的“门面”焕然一新。
宅群村还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利用与中国建设银行开平支行党组织结对共建的契机,将银行储蓄的理念引入乡村治理,探索积分与村民个人信用挂钩,积分达一定层次的村民评定为“诚信村民”,享受更加优惠的支农惠农政策、银行贷款优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