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校园巡礼丨新会一中:打造高质量德育体系,培育新时代好少年

  新会一中是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被誉为“校园美、校风好、管理优、质量高”校园,曾获得广东省文明校园、广东省绿色校园、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先进集体、广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



  思想引领,行动有力,注重品格

  始终坚持德育放首位,注重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学生学习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实践”的德育理念,探索、总结出卓有成效的德育序列。

  落实思政教育

  学校党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学校思政课情况,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团会等形式组织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新时代好少年”等活动,做好德育工作。

  进行励志教育

  组织学生分阶段、按序列进行励志教育。如高三级的励志教育活动包括每天的阳光跑操、每周的板报激励、百日动员、五十日誓师、成人礼、考前心理辅导、毕业祝福等。


    
  重视德育教育

  通过组织“办节”活动、慈善公益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心理健康教育、预防诈骗教育、劳动教育、网络文明等文化浸润在日常生活每一天。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研学活动等,践行“活动中育德,活动中育人”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美育教育

  重视以美育人,全员参与。每年的艺术节均开展系列活动,除了舞蹈、歌手、器乐、摄影、绘画、书法比赛外,还有插花大赛、长卷画表演、主持人大赛、舞台剧大赛、纪念“一二.九”合成比赛等,艺术文化氛围浓厚,真正做到了“人人都参与到一项艺术活动中来”,每年均通过“五四文艺晚会”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特长的平台。其中戏剧是新会一中教育特色之一,2021年1月,被评为首批江门市戏剧艺术特色学校。



  深化劳动教育

  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我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营造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积极打造以“扎染传统艺术”为特色的劳动育人文化,充分发挥以劳育人作用。

  文化建设,百花齐放,品牌先进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百花齐放,通过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重大节日等多样形式,既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培育新时代好少年。

  积极进行校园文化创新,结合标志性植物——校道两边蔚然壮观的仁面树,联系学校校史校情和新会璀璨的冈州文化,提炼出冈州“仁”文化特色项目,开展成仁之礼,立仁之志,求仁之学,寻仁之美的系列活动,弘扬新会本土“仁”文化,以培养新时代的陈白沙、梁启超、梁思礼、陈垣。《德育特色项目——“冈州‘仁’”文化》荣获广东省第二届特色学校建设成果评选二等奖。“冈州‘仁’”文化,用优秀本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立德树人效果好,学生综合素质走在全市前列。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手工印染技术,2021年成立了扎染社团,主要学习传统的扎染技巧及创新现代工艺品,让学生不但掌握传统扎染技巧,还鼓励学生在传统的工艺基础上,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创新出如枕头、帽子、装饰品、公仔、发饰等工艺品,美化生活的产品。通过扎染手工制作,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民间美术的魅力,还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自然的朴素之美,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灵。

  培训有序,晋升有制,师德有道

  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师德师风管理制度健全,不断完善中层干部、班主任遴选、培养、考核、评价等机制。有师德建设工作方案、计划和总结,还将师德师风评价结果纳入教师考核管理制度,评选出“师德先进个人”,建设了一支“敬业、勤业、创业、乐业”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家长对学校教师师德师风满意度高。



  以政治学习提高教师修养,以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以科研创新打造名师队伍。新会一中校本培训内容丰富充实,坚持每周一次的教师学习制度,通过教工大会、党员“三会一课”、工会小组会、科组学习会、专家讲座、外出交流学习、假期读书活动等形式,对班主任、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等进行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此外,还有“教学工作师徒结对”、“班主任工作师徒结对”等以老带新的“传帮带”制度,组织青年教师参加解题竞赛、命题竞赛、课件制作比赛,举办“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班主任技能大赛”、“众人智慧 启航未来——新会一中教育案例评比”等,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

  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2021年成立学科(德育)首席工作室和培优活动。在首席工作室的带领下,各学科组(班主任团队)深入教育教学研究,近几年在培优、竞赛、高考等方面成效显著。 

  大力倡导教师创新拔尖,让骨干教师承担国家、省、市、区科研课题研究的重任,还通过在岗培训和派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成名。近三年以来,学校承担的区级及以上科研课题共有25个,其中省级7个,市级6个,区级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