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丨第九届江门市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陈奭荣:新时代农民,助力家乡农业高质量发展

  陈奭荣,男,台山市斗山镇绿稻农场场长。

  陈奭荣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农村家庭,大学毕业后在鞋厂从事贸易工作,2014年决定选择回乡创业从事水稻种植,成立绿稻农场,同时注册了“奭乡味”大米品牌,种植当地优质丝苗米。经过陈奭荣的不断努力,绿稻农场的规模如今已发展到近400亩,农场配备多种专业设备,水稻种植已实现全程机械化、粮食加工已实现产业化。
    
  2021年,陈奭荣成立了台山绿稻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公司+N”的模式,在粮食种植(稻鸭共养生态模式)、粮食加工生产、研学游等方式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展生态农业,引领当地农业发展壮大,带领乡亲们走向共同富裕。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陈奭荣不断深入基层调研,并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提出“关于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从“良种、良法、良田、良机、良制”5个方面结合调研及实际工作提出相关建议,助力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农民开拓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陈奭荣曾获“广东省乡土专家”“广东省乡村工匠丝苗米产业工程师”“江门市十大高素质农民”等荣誉称号。
      
  日前,陈奭荣荣获第九届江门市道德模范提名奖荣誉。



  梦想启航,稻花香里说丰年

  大学毕业后,陈奭荣在大江镇一家鞋厂从事贸易工作。向往耕田种地的陈奭荣,看到国家对粮食生产的大力扶持,以及高科技对生产技术的革新,让他更加坚信农业发展大有作为。

  2014年,他毅然辞职,带上妻儿,一起回到老家——斗山镇五福村,当起了全职农民,创办了绿稻农场,从事水稻种植、无人机植保等工作。

  怀揣着耕种梦想的陈奭荣一头扎进田间地头,但万事开头难,对于陈奭荣来说,从播种到收割每一步都是全新的挑战,都需要他慢慢摸索,于是他积极参加省、市、镇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慢慢摸索科学种植水稻技术,提高水稻种植产量,也逐步在辛勤劳作中迎来了创业的好收成。好学好思考的他,不断探索科学种植、生态种养、智能农业的发展方向,积极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艺,推动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融合发展,并推广“稻鸭共养”农业新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粮食生产、增产增收。


  陈奭荣在田间操作无人机。

  作为绿稻农场的创始人,陈奭荣秉持“种养结合”的经营理念,走生态农业、智能农业的发展道路,不断更新科学种植水稻技术,积极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艺,推动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融合发展,并推广“稻鸭共养”生态农业和智能机械农业模式,助力周边农户发展农业生产。经过陈奭荣的不断努力,绿稻农场由原来的几十亩发展到如今的近400亩规模,实现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拥有耕、种、管、收、烘干、大米加工等全套机械设备。农场坚持发展智能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其中拥有智能收割机、植保无人飞机等;生产优质丝苗米品牌“奭乡味”,通过线下自营店铺、线上电商平台和单位饭堂进行销售。绿稻农场被认定为“江门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2019年,被评为“广东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和“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陈奭荣的汗水留在这片奋斗的土地上,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回到农村奋斗也能创造幸福生活。

  深耕乡村,激活振兴新动力

  在创办农场初期,陈奭荣将一台老旧的收割机进行改装后用来犁田,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近年来,在国家农业政策帮扶下,他先后购置了无人机、插秧机、收割机、旋耕机、烘干机等农用机械,成为斗山镇水稻机械化种植创建示范户。通过现代农业机械,自动装填基质、自动喷水湿润、自动播种、再自动覆土……几秒钟时间,一个个成品秧盘就快速完成。在绿稻农场,每亩稻田需要秧苗16盘。这样一条机械育秧流水线,只需要6名工人,每小时可以育秧800盘,满足50亩稻田插秧需求。按照以前500亩面积的播种量,大概需要两个星期左右的时间,现在开足马力的情况下,10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完成500亩面积的播种量。


  陈奭荣为大家讲解农业生产模式。(右一为陈奭荣)

  以前传统育秧一亩地用种量大概要7斤左右,机械化流水线用种量大概就是5.5斤一亩,通过工厂化育秧,绿稻农场整个晚造生长周期可以节省10天。陈奭荣的绿稻农场率先引进了目前最先进的智能收割机、植保无人飞机等,通过智能化的投入生产大大提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效率,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可持续发展。

  此外,陈奭荣还积极响应农业部门的号召,率先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艺,提高了水稻产量,带动了一批农业致富能手,为当地农业经济做出了贡献。目前,他表示想把农业发展到更高一个层次,计划往稻米加工方向发展,例如台山的粽子比较出名,要带动周边妇女一起包粽子,打造“台山好米好粽子”品牌,带动群众一起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发展“一村一品”,振兴乡村。交流协作是为了共谋发展,是为了让乡村振兴之路走稳走实。



  同时,陈奭荣申请加入台山市粮食协会,积极与台山市国有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台山市超新米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合作,通过台山市农机协会带动周边的农场如:炳炎农场、友祥农场、赞扬农场等形成企业+农场的产业模式,大力发展台山优质丝苗米的品牌,努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此外,陈奭荣还积极推荐周边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参加台山市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带领台山市优美农场和台山市炳炎农场等周边农场参加江门市新型职业农民协会,为周边农民朋友进行“水稻种植管理培训”,通过加强交流学习,共同进步,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竭尽全力。

  初心不忘,厚植底色再启程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陈奭荣深入基层调研,并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提出“关于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从良种、良法、良田、良机、良制五个方面结合调研及实际工作提出相关建议,助力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如何让年轻人“逆流”主动到基层工作?陈奭荣坦言,光有乡土情结还远远不够。“我们要让年轻人燃起对县域产业发展的信心,让他们相信在县域也能干一番大事业。”陈奭荣说道。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不仅要履行代表职责,当好农民的代言人,更要发挥领头雁作用,当好农民的带头人,带头加强农业与科技的融合,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把农业产业做实、做精、做强。


  陈奭荣在田间劳作。

  回乡创业多年,陈奭荣表示,未来将继续聚焦农业发展方面,积极探索水稻集中育秧、工厂化育秧等农业发展新模式,将零碎的农田整合管理,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增动力、添活力。